伊藤忠生鮮(股)25日於貿易記者俱樂部召開記者會,針對10日所發表的台灣產鰻進口銷售弊端,進一步公佈實情調查結果以及隨之而來的社內處分。該社決定取締役會長(非常務)、代表取締役社長予以退任,另三名職員予以退任、降職,以及九州水產營業所長予以解雇處分,同時該社也發表防範措施,以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當天出席人員包括母公司伊藤忠商事(股)的岡崎友信副社長、渡邊康平常務,以及伊藤忠生鮮的真鍋陽社長三人。
首先在社內調查結果方面,該社表明一貫的看法。「本公司九州水產營業所長進口台灣產蒲燒鰻,盤裝處理後將『台灣產』蒲燒鰻標示為『鹿兒島產』,之後再於九州進行銷售。」
而該批商品的製造期間由2000年9月起至2002年1月(10日的報告內容為2001年1月到2002年1月),販售期間由2000年11月到2002年2月(10日的報告內容為2001年1月到2002年1月),銷售數量為113.8噸(10日的報告內容為約100噸),銷售金額為1億8,200萬日圓,非法交易所獲得的總利益為2,800萬日圓。
此外,相關人士也說明,「這是九州水產營業所長個人判斷後所採取的行為,該員行為並非接受上級指示,與本組織毫無干係」;而在部分媒體報導「白底素色瓦楞紙箱」方面,則說明道:「本公司第二本部關西營業部以及九州水產營業所根據日本食品標示法令規定,台灣產鰻(白燒、蒲燒)產品是以附有容易撕除的標籤之白色紙箱銷售。」
根據當天公佈的調查結果,該類商品之進口期間為2001年10月~2002年7月(如同之前報告內容),銷售期間為2001年10月~2002年10月,進口數量為605.0噸(報告約600噸),銷售數量為562.6噸(報告約530噸),偽標使用量為20.2噸(報告約30噸),銷售金額為8億9,000萬日圓(報告無此項數據),庫存數量為42.4噸(報告約70噸)。
該社同時補充道:「該商品是以台灣產的名義銷售給各往來客戶,絕無本社與鰻加工業者勾結,將台灣產鰻偽標成為國(日)產鰻銷售之情事。」
在防範類似事件再度發生之相關措施方面,該社表示將「廢止九州水產營業所」、「原則上退出九州之鰻魚交易」、「原則上退出國(日)產鰻魚交易」、「舉行各善後措施相關之社內說明會,以及研習會」、「促進社內溝通,並引進內部檢舉人保護制度」。
根據調查事實之相關人員處分及人事異動方面,11月21日起該社取締役會長(非常任)、代表取締役社長皆予以退任,其他三名職員則予以退任、降職處分。社長從今年10月起至處分生效日止薪資削減30%,其他職員從今年10月起的6個月之間薪資削減10~20%;社長之退職補助金削減50%,其他職員削減30%。
此外,該社20日起也正式解雇九州水產營業所長,命神崎行哉先生(現任伊藤忠INTERNATIONAL公司【美國】食料部門長)於11月21日起接任所長一職,展現出革新經營體制的企圖心。
在問答時間中,有人提出「所謂『原則退出』是什麼意思」的疑問。針對這一點,該社除了說明:「同時涉足進口鰻及國(日)產鰻不太好。這次事件為九州地區的國(日)產業者帶來相當程度的困擾,所以本公司才決定退出包含此地區的鰻魚交易」,同時也補充道:「之前與客戶共同開發並銷售的商品將繼續維持下去」。另一方面,該社針對「本次的退出對公司的影響為何?」的提問說明道:「營業額預計將短少1億日圓。」
照這樣看來,雖然本次介入調查的日本農水省調查結果尚未出爐,該社明確公佈社內調查結果的舉動似乎將為此一連串的負面事件畫下句點。由於該社於業界中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此次弊端日後也將對業界各層面造成影響。業界在面臨必須確立產品安全性等嚴厲局面的同時,也希望該社能儘早擺脫此次事件的陰影。
譯自2002.10.25日本養殖新聞
|